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理念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具挑战性。因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所以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在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的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而非居高临下的管理者。

  新课程,给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得到发展。其中,首先也是根本的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冗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在新课标理念下,该怎样在数学教学与实际教学中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感知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新的课程理念将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模一模、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比如(六年制第四册中)第二单元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让学生从比高矮等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借助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钢笔的长度、书、簿的长宽,平伸手臂的长度,以及黑板、门窗的长宽等。通过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

  创新源于学生的探究,源于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而不是一味着从知识中来。由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操作过程中,很多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六年制第七册数的概念,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知识都和实际生活联系,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二、注重生活适用性,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实体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比如六年制第七册第四单元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量书本课桌等的面积,既促进了面积单位的掌握和运用,又为下一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再如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附近水果店水果的平均价格等。让他们互相协作,展开活动,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买菜、购物或郊游,按单位独立计算价钱和所花的费用。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强化了数学,用数学联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正是应试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如公式、法则、定律、性质等,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操作活动,这些操作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作用外,我认为它更重要是探索、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平等互动,唤发学习热情

  把握好教材、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教师将真诚的微笑带进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标的迫切要求,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也能使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者的其中一员,让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知识交流,情感传递的场地,能消除教学中传统观念的偏见与学习机会的不平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尊重、信任的气氛,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与潜能,使之唤发出学习上的热情。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的问题”这是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要求。这里说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是生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师生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各教学内容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师生互动的学习形式,使教学的情感保持在平衡或跌宕的状态,学习热情及注意力始终如一,例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时,我与部分学生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另一部分学生充当记者的角色,设计好采访的问题然后通过对话一同畅谈2008年的奥运会。这一设计,师生都进入角色,在平等互动中不知不觉产生了探索的欲望,使学习热情贯切始终。

  又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好朋友研究等方式,通过抓重点,抓疑难,谈谈见解,老师适当从旁点拨或引导,让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格及情操。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表现自己:提出问题的、谈体会的、有针对对方的意见进行补充或反驳的,气氛活跃异常。期间,教师偶尔充当导师,学生则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可见,师生之间只有在情感交流、平等合作、互动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四、鼓励成功,提高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中下生,也希望得到被赏识的机会。特别是少年儿童,他们有着自尊心,强烈的争强好胜心。随着事情的变化,这种心理可发展为勇于创新,敢攀高峰的坚强意志。心理学表明:成功的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而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教学中,老师正确利用这种心理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这必能让学生得到满足,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们表现自我的潜意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正确的加以肯定、表扬;不正确的我也给予鼓励,称赞他们的参与精神和开动脑筋、大胆发言的行为;当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时,我则用多样化的语言以示嘉许、支持和理解:“你真棒!”“你真聪明!”“行!老师支持你!”“你的意见很有见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你真会读书!”“你的意见很好,老师没想到的,你也想出来了!”“你的想法够深入,够具体,”……只要老师坚持使用这些极具鼓动性的语言,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此时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呈现最佳的势头。

  总之,让学生在鼓励与赞美声中尝试成功,学生渴求知识,热爱学习的激情就会提高并持之以恒。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启蒙和奠基    下一篇:浅谈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