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广播稿

小学红领巾广播稿(第10周)

所属栏目: 广播稿  更新时间:2016-02-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弘扬五四精神,让青春无怨无悔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本周是这学期的第十周,我是来自五一中队的高炜仪,这次红领巾广播站的主题是“弘扬五四精神,让青春无怨无悔”,为大家安排了《知识百宝箱》《故事小乐园》、《美文欣赏》这三个栏目。

  1.张高磊: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下面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打开今天的《知识百宝箱》,来了解一下关于“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它来源于中国一九一九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不法权益又被列强窃授于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举行游行示威,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的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2.高炜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它们无一不激励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克服困难,用知识武装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一则小故事。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3、 张高磊:下面又到了美文欣赏的时间了,今天带给大家的是谭祖慧的佳作《多变的脸》。高炜仪              多变的脸多么像人啊,海的脸一天多变。

  清晨,常常是安恬的。安恬得没有一丝涟漪,就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还羞怯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

  当风提着裙子姗姗走来,安恬顿时变成多皱,密匝匝的弧纹,就像是老奶奶皱巴巴的脸。

  涨潮了。海浑身抖动,一边跳,一边吼,那扬起的雪白的浪花,多像是发脾气的老爷爷翘起的白胡须……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爸爸和妈妈的脸不也是常常地变?当我潜心做功课的时候,当我学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时候,当我不讲礼貌和淘气的时候……嬉笑和严肃常常有同样的内涵:为了深沉的爱。

  我喜欢海,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海。

  张高磊: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短短的十几分钟转眼过去了,同学们,老师们,感谢大家的收听,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到此结束了,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红领巾广播稿(第11周)    下一篇:小学红领巾广播稿(第9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