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校长办公室范文

论教师文化的基点建设

所属栏目: 校长办公室范文  更新时间:2017-01-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它既包括教师团体的信念、价值、态度、习惯以及行为规范,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态以及集体成员的结合方式。通常认为,良好的教师文化具有六个明显的特征,即精神境界崇高、专业成长迅速、工作作风朴实、教学业绩突出、目标认同度高、言谈举止高雅有度。其中的精神境界崇高主要指对事业的热爱,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它与后五个特征是因与果的关系、根与干的关系,是教师文化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它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充满激情与诗意,使教师群体体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和和创造性。抓学校教师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抓好这一基点的建设。

  有资料显示,在对600位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约16%是因为喜欢教师而选择教师这个职业,58%是为就业生存而选择当教师,12%是受父母或同学的影响选择当教师,有14%的人不喜欢教师而又当了教师。而在另一项调查中,还是这600人,现在喜欢当教师的达到21%,比较喜欢的占25%,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占41%,不喜欢的13%。而当环境、人际关系、生活境遇、人生价值的实现度有所改善时,喜欢当教师的比例提高到29%,比较喜欢的提高到32%,无所谓的占28%,不喜欢的占11%。这一调查表明:教育这项事业要真正让广大教师都喜欢还任重道远,要让广大教师在这项事业中体现出良好的精神境界更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尤其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教师,精神境界的构成中已经打上了其成长经历中的环境、人物、事件的烙印,同时也随时随地遭受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价值观的侵蚀,必须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才能真正把精神境界建设好,而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三方面加力:

  首先应不断强化教育事业的高尚与圣洁,实现对教师的精神引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事关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与国家民族强盛兴替,从事教育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很神圣、很崇高、很圣洁,应大张旗鼓地讴歌教师的伟大,努力营造热爱教育事业的氛围,要发挥好榜样的力量、特别是身边的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开展有意义的尊师活动,用事实、事迹和鲜活的事例充实教师精神世界,重塑教师的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圣洁与高尚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动,没有行动的圣洁感只是一种傲慢与无知,真正付诸行动的人才能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圣洁。强化教育的圣洁与高尚既要内化为精神,又要外化为行动,实现知和行的统一,因此必须强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平凡中见真情,在平凡中见真金。

  其次要让每一个老师都拥有归属感和成功感,形成强大的内力。所谓归属感,就是让老师对学校有家的感觉,安全、和谐、温暖,有人关怀与疼爱。学校应以宽阔的胸怀包容教师,以教师的处境和眼光理解教师,以亲人和朋友的姿态去关怀和帮助教师,要爱护其工作积极性,尊重其发展权、发言权,形成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干群关系,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教师无小事,学校应对教师的群体与个体的情况有准确把握,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找到归属感的老师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努力工作。成功感,就是有奔头,能发展,能实现人生的理想与预期。学校应为每一个老师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为每一个老师的成才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教会老师选择最佳的成功方式与途径。多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多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老师们的各种表现与言行,因为成功使人自信、成功使人感悟到生命的乐趣,成功使人常常扬起探索创新的风帆,成功也更加彰显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必须注意,人的心理需求与能力结构是不同的,有的老师或许有失败的阴影需要抚慰,有的老师可能有焦虑急需排解,有的老师善于表达,有的老师则长于动手等等,培养归属感与成功感应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也是多途径和多方法并用的。

  同时应实施“三维”激励机制,形成“推动”效应。第一维是目标激励,既确立鼓舞人心的学校发展大目标和子目标体系,又为每一位老师量身设计个体发展的系列目标,实现学校与个体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之所以要使目标系列化,是为了让学校和教师随时随刻都明白所处的坐标和奋斗方向,自加动力,而不是一有成绩就骄傲自满和盲目乐观迷失方向。之所以强调两个目标的结合,因为只有考虑个体的成长,学校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只有将自己寓于学校发展之中,个体的成长才有载体和意义。从这一点看,学校的发展必须将教师的“认同感”培养作为大事来抓。第二维是制度激励,要建立完善和科学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奖惩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等几个关键制度,凸显“促进性”、淡化“约束性”,突出“人文化”、避免“教条化”,以达到优者更优、差者变优、每一个人都往前走之目的,从而形成热爱教育、努力工作的“潜规则”。第三维是物质激励,把老师当人看,而不是当“神仙”看,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待老师的正当需求,在政策和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开源节流,努力协调好学校的外部环境,全力改善老师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与环境,尽力提高老师们的待遇,让老师们安全、安居、安心,爱教、乐教,从而献身教育事业。

  人是意义动物,只有当他感觉到能完成生命的意义,并身处最合适的环境时,他才能一心一意为事业献身。作为管理者,我们往往十分相信行政命令的作用,十分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和培养,或者是在精神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就开始发号施令或进行技术、方法方面的培训和培养,这就是学校教师文化建设事倍功半甚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也是学校发展“马力”不足的根源。然而,置身于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物欲横流的特殊时代,教师必然会出现倦怠和攀比,出现消沉与迷茫,甚至丧失信心。这就注定了教师群体精神领域十分脆弱,其建设注定是一项细致和长期的工程,更是一个反复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呵护,才能逐步成长和壮大起来。因此我们既要高度重视教师精神境界的建设,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充满信心,按规律抓、协调地抓,坚持不懈地抓。当然,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也是一个很关键而且必不可少的因素。人活的是一种精神,一个优秀的群体更需要精神的支撑和凝聚。一旦我们的工作由量变积累达到质变,良好的教师文化的形成指日可待,学校的发展必将进入崭新的天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18岁成人仪式上的讲话    下一篇: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