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对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理性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对学生进行拓展迁移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化理解,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但如果运用不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往往会制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培养,妨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必须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适当、适量的原则,在制作课件时要采取“拿来”与“创造”相结合、简洁实用的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理性思考

  2009年下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学校新建的教学大楼正在加紧施工,而本人所教班级的教室靠近施工工地,为了避免施工噪音对课堂教学的干扰影响,本学期,我的语文课多半都放在多媒体教室上,自然而然,大多数课文的教学也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由于较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本人对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利弊也由此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为“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致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多媒体教学一改以往教学中一张嘴,一支粉笔,或者一台投影仪、一块小黑板的模式,它以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和方便的操作,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生动情境,带来了丰富的视听效果,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从形式枯燥的学习中跳了出来,充分享受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新鲜和丰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中的歌曲《好汉歌》导入新课,而在教学《春》时,我先在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美丽旋律、动人画面的同时,寻找春天的足迹,春天的画面,春天到来的气息,为我们学习《春》打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如执教《山米与白鹤》一课时,我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了MTV《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讲的是一个叫徐秀娟的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从前养鹤的地方,后来,这位女大学生为了抢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掉进了沼泽地,从此,她再也没有上来……由于歌词的主题与本文的主题基本切合,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下,学生很快就兴致高涨地进入了本文的学习中去了。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量都受到了激发。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在这种人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使其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多媒体教学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SITESERVER_PAGE]

  2、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拓宽信息传递渠道,便于对学生进行迁移阅读训练。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交流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它利用文字的闪烁、图形的缩放与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首先将该文的作者鲁迅的有关情况,包括生平、主要作品、在文学上的地位等,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故乡的照片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含,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对此部分的配乐朗读,同时在电脑屏幕上一一展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村庄、故乡人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气息、故乡的萧条与作者所着力渲染的意境。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与密度增加,学生的学习情绪由此高涨。

  教学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提供范例、对比阅读等来巩固认识、加强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练习,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只能借助投影仪或教师手写,而投影仪清晰度不够,手写又太慢,所以导致课堂容量不够大。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高效直观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教学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同时我利用多媒体链接了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并将鲁智深与《水浒》中其他人物进行了比较阅读。这样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当靠教材文本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老师总希望在每教完一篇课文后能找一些与课文体裁内容相关的文段对学生进行迁移阅读训练,可农村中学学生拥有的学习资料很有限,且其中的练习题大多不适用,要达到训练效果,往往需要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找一些合适的材料给学生练习。可每天靠打印给学生,成本不合算,教师的工作量也太大。在黑板上抄太费时效率太低,利用传统的幻灯机效果也不好。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师生都乐于接受。[SITESERVER_PAGE]

  3、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化理解。

  利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创设教学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对学生进行迁移阅读训练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很抽象很复杂,而我们偏远的农村的初中生又基本上都从未见过园林景色,自然对课文内容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很直观、形象的把苏州园林的这些特征展现出来,学生一看就明白了,省去了教师讲解。

  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由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范进中举》时,我从网上下载并剪辑了电影《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视频片断。影视资料上那种夸张的讽刺表现手法给学生留下难忘的深刻的印象。此时再来学习《范进中举》,学生阅读后,闭上眼睛就可用想像出文本内容,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课文的讽刺批判意味有了很深刻的领会。

  4、运用多媒体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中,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仅限于教师的口头传授与提醒,而多媒体手段则可以将重点内容醒目的展现给学生,多媒体图像与声音资料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冲击必然会极大的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印象;借助多媒体可以填补教师语言无法企及的空白,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目中活动起来了,也会起到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作用,缩小了”教“与”学“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桥梁远景图》,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象。“而教学的难点是” 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多读兼学生自己想象。农村学生实时视野狭窄,见识少,没见过多少形态的桥梁,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各种形态的桥梁图片,有了这个认知基础,再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才能收到实效。不仅如此,结合多媒体手段,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训练。如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配音朗读,或相关的片段对话,后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再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得到听说写的训练。虽然说现在的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客观地说,现在农村学校的语文老师的普通话水平整体水平还达不到时代的要求,不少语文老师的课文朗读技巧都不高,这种现状成为了训练学生朗读的瓶颈。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弥补老师的这一”先天不足“,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SITESERVER_PAGE]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但鉴于多媒体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师使用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在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制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多媒体教学课件由教师事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及答案都早已设计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课前设计的流程谨慎的操作鼠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的思想走下去,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使得许多本可以上得很精彩的课本在如此”功利“的引导中黯然失色。比如在本学期我校举行的教学比武活动中,一位老师上《心声》一课,从组织教学到课堂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个细节都有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上课时老师只是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完事了,整堂课亦步亦趋地跟着课件走,教师手脚被束缚,学生思维被框定。这样亦步亦趋地跟着课件走,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一些经典的美文,语文教学必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感知形象,体会情味,领悟理趣。应该说,语文课件在这一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调用多种媒体,实现配乐朗诵、图像显示、录象播放等多种功能,使得声情并茂、形象可感。但是,如果对媒体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因为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带来的美的愉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这个图景可以因人而异。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选取许多图形图像制作课件,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图像把人和景直观化固定化,遏制了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文字,可以”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图像,至少在外形上”一千个读者心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样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3、妨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师生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死盯屏幕的机械运作,本应是师生情感交流调控者的教师,成了”放映员“,”人机对话“代替了”人际对话“,这必将影响师生真实的情感交流,削弱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多媒体已经充当了”第三者“插足与教师与学生之间。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

  4、削弱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忽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语文教学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体会、品析是很重要的。而在众多观摩课中,我们发现学生读书声少了,看录像多了,有的课甚至只有课件中的范读而无学生的读书,这是不可取的。而有的课堂课件做得形式多样、内容繁杂,学生大多时间在看课件,看得眼花缭乱,试想学完这节课,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感的体验又有多少呢?毫无疑问,多媒体无法代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时还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有些老师把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做成了课件,用电脑取代了书本,而教师则成了一名电脑操作员,忙于操作、解说,学生并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也未得到拓展。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占据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将大容量的信息带入课堂,让学生在仅有的四十五分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为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捷径。随之而来,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容纳了大量的信息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甚至运用多媒体为应试教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其实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信息量过多反而占据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想象的空间,没有了体验的过程,没有了表达的机会,这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囫囵吞枣。[SITESERVER_PAGE]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现代最新科技成果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要让多媒体手段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时,必须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适当、适量的原则。

  在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初中阶段,多媒体确实能将形、色、闻及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比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在教材内容枯燥、距离今天生活遥远时;学生思维容易分散、生活阅历不足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会非常欢迎,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它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自身素质不足时,它又将以巨大的信息量、标准化的读音等方式助教师一臂之力。这样抓住契机地使用让多媒体发挥特有的功用是大有裨益的。也就是说要让它该出现才出现,决非是为用而用。只有在这样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让学生慢慢变得麻木,那样一来,就根本谈不上靠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多媒体永远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手段是为实现目的而服务的,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2、在课件制作中,必须遵循”拿来“与”创造“相结合、简洁实用的原则。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制作课件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教师要在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文章的重、难点,对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课件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认真加以甄别挑选,并结合学生实际加以改进,力求让课件尽可能体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特色,尽量适合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并使课件更便于自己的操作等。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课件的设计要讲究讲求简约、实用,不可一味追求形式, 要知道过繁、过杂、过花的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影响教学。因此课件操作界面要简洁明了,层次分明,给人以清晰有序的感受;课件的构思要巧妙,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能创设让学生去想、去说、去感悟、去体验的教学情境;使用的文字要简洁,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变成讲稿,把要讲的所有话都在屏幕上展现,这样教师在上课时会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正确的做法是文字要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只需展示提示性的和归纳性的文字。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切记,不能把黑板的功能全部取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需要经常在黑板上书写提示语、强调语或新想法等,黑板是最便捷的媒介。尽管,有时在电脑中也可以输入文字,但是一方面不够灵活,另一方面没那么生动和亲切,老师在黑板上的整洁、漂亮的书写的同时也是一种示范,毕竟书写文字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我们要从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中,合理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把握、感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对于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莫将“随文学习”当空话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