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浅析如何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实施师本对话策略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柳州市柳石路小学陈逸红

  【摘要】走向对话,或许是当今教学变革的方向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既要对学情的分析,也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和语言运用的关系等等。而“师本对话”是教学对话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的现实中,人们往往更注重课堂中的师生对话,而忽略了教师自身学习上的“师本对话”。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师本对话”的有效与否是整个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英语对话教学师本对话

  一、背景介绍

  近几年来,人们对对话教学的探究方兴未艾。走向对话,或许是当今教学变革的方向之一。正是基于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既要对学情的分析,也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和语言运用的关系等等。而“师本对话”是教学对话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的现实中,人们往往更注重课堂中的师生对话,而忽略了教师自身学习上的“师本对话”。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师本对话”的有效与否是整个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只有教师在课前与文本进行充分、有效的对话,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达成。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理念总要反映到课程标准,教材等文本中,但是其理念能否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就需要教师对文本的正确、合理、有效的解读。因此,“师本对话”的有效与否影响着新课程理念的贯彻。

  二、理论依据

  1.“师本对话”内涵

  关于“师本对话”的内涵,指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师本对话是教师以教材为主要载体的文本的认识、理解、吸收和转化。大多数人会将其理解为教师与教科书的对话,教师对教学书的解读方式,这种理解方式不自觉窄化了“师本对话”内涵。与此同时,并将“师本对话”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点的复制、提炼和转述。因此要想完全准确的对“师本对话”的内涵的把握,首先要对“本”进一步的理解。

  2.文本的内涵

  文本属于课程内容的范畴,关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本文中的“文本对话”中的文本主要侧重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前以及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文本。“师本对话”主要依托的文本除教科书之外,还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参考资料等。

  综上所述,“师本对话”可以理解为各级给类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以及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和解读,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师本对话”的质量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措施策略

  (一)创新“师本对话”方式,注重知识适用性

  在教师与文本对话之前,教师必须对自己与文字相关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理解、感悟等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即教师要对自己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进行充分认识。在准备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采取措施为与文本正式对话而进行的准备,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相关工具设备等,目的是使教师与文本间的正式对话更有效。具体为:

  1.建立对等的师本对话关系

  对话是一种“精神相遇”。师本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和文本在地位上的对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师本间的对话关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教师充分的自我认识和专业自信。教师要与文本展开对话离不开自身已有的智能结构和其他身心素质,尤其是教学自信。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教师即是有心与文本对话,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没有自信心,教师面对文本恐怕也只能充当“看客”的角色。其次师本对话建立在科学理性的文本观之上。教一些不合理的文本观往往将教材中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认为教材中的内容是客观真理,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文本是衡量教师或学生的理解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种僵化、绝对的文本观没有将教师和文本置于平等的层面,教师只能充当文本的传声筒,师本对话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何谈“精神相遇”?科学理性的文本观认为对其不断地理解与解释之中。教师在认识文本的过程中,更存在于人事主体对其不断地理解与解释之中。师在认识文本的过程中,只发现文本的意义是不够的,还需要解释和创造。这样师本间实现了真正的对话,达到了“精神相遇”和“视界融合”形成了新的理解。

  2.教师应注重完善专业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关于学习者及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专业和课程理论本身的知识。又把教师的知识分为三个方面: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专业性知识以及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具体的学科教师的知识,如英语知识等。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掌握的,与课堂情境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掌握的,并为其他知识所服务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等。

  3.教师应注重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有效的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创新体现在创造性地活动中,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首创性,二是具有社会价值。在对话过程中,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思维的深刻性和概括性。教师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能够对知识经验和思维材料进行高度概括后系统地进行迁移,能够对材料进行重组分析,发现新一层次和交叉点;二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因此,教师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要站在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高度来拓宽视野,重新审视对话思路,努力挖掘文本中促进学生创新的思维点和知识点。

  4.教师应贯彻新课程的知识观

  首先,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个体与知识是分不开的,二者构成了一个共同的世界。它实现了知识观由本体论向主体论的转向,要求我们不是从知识的产生过程和结构来理解知识,而是从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来理解知识。新课程的知识观强调学生实质是再生产的主体,要促进学生与知识的相遇。为此,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认识的交互性,注重知识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其次,由于个体的参与,知识与学习个体的情感、兴趣、信仰等态度有关,它不再是纯粹的认知活动,学生的生活、个人知识以及直接经验也是构成了课程的内容。再次,新课程的知识观认为课程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生意义的材料和资源。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要做到“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最后,新课程的知识观认为学生要掌握的不单单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内容、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它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清楚地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运用于一定情境中的操作步骤,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与实践性操作联系密切,是使个体由不会做到会做再到熟能生巧的过程。

  (二)注重“师本对话”功能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应关照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其自身的个性需要,有属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价值理念、情感态度与生活体验。了解学生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实际需要是教师进行“师本对话”的前提,教师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需要包括三部分:个人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以及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需要。其中,个人的需要有性别、年龄、认知结构、文化背景和兴趣等;学习的需要有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先前的学习经验、现有的能力水平与目标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目标与期望。此外,教师作为联系文本与学生的媒介,应充分了解文本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充分分析学生与文本的基础上,才能立足差异,增强“师本对话”的功能。

  2.教师应贯彻新课程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去关注学生的独特个性,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师本对话中,教师应该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播已有的文化知识,并且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价值观和生命感从沉睡的心灵中“唤醒”。

  (三)强调“师本对话”建构性,实现意义“创生”

  1.教师实施“创生”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

  教师在进行“师本对话”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规范地解读文本。首先,把教材做为载体来使用。其次,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教学课程资源。最后,灵活运用教材。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整体解读文本,确定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教师进行单元目标设定时,要有整体教材观,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和比较单元各版块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最终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上述单元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目标,而且还关注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激发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很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说这目标的设计准确,全面,具体,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可检验。

  (2)凸显板块功能,合理分解课时

  为更好的落实和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教师要对单元内个板块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整合。在课时分解时,教师要关注各板块的主要功能,根据板块容量、板块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3)多元解析教材,发挥文本价值

  课堂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解析的程度是否准确、全面,教材解析时,既要忠实文本,又要创造性的运用文本,以及有效的拓展文本,最大限度的发挥文本的价值。什么是忠实文本?就是尊重文本。理解编者理念和意图。什么是创造性的利用文本?就是活用文本。文本给我们的只是英语的一个角,一个范本。如根据文本歌谣进行创编,改编。什么是拓展文本?将文本的育人价值进行延伸,将文本与生活进行链接。教师还要跳出文本,走进生活。教师要努力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将文本与生活相融合,增加语言训练的真实性与实践性。其实,英语学科教学最终指向一个词——体验。新课改要求,学生在一切课程里将获得最大的体验,体验学科文化带来的美好。

  2.教师的意义“创生”应以规范性框架为支撑

  教师对文本的创生和对教材的开发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在一定的规范性框架内进行。首先,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解读的方向性的保证。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性质,保证“师本对话”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话才有的放矢。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指的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要求三四年级是达到一级目标、五六年级是二级目标。根据总目标要求按照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这五方面提出了分级目标。其中小学阶段的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提出了一、二级的不同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只提出了二级的目标要求。总目标提供了课程目标的框架;分级目标是总目标的整体细化;分级标准是实现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达标标准。其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解读文本。最后,以课堂教学为支点,选择恰当的解读方式和教学方式。

  3.教师应贯彻新课程的教材观

  为了改进“师本对话”方式,教师应树立新课程的教材观,要向新的“材料式”的教材观改变。“材料式”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料但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只是教育教学活动所使用的一种资料而不是教师必然依照奉行的教学权威,同时也不能仅仅依靠教材来裁决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材的价值不是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实施提供一个可参照的资料;教师不需要绝对的服从教材,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教学情况来对教材进行自主改造,应以研究的态度和怀疑的精神来对待教材,以理性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教材。

  四、结论

  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师本对话”的有效与否是整个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小学英语课堂有效对话教学的策略之一——“师本对话”的方式,可以提升对话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建立“师本对话”策略,有效提升对话教学的预见性是本组老师对希望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唤醒一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文献参考】

  [1]李森 伍叶琴主编:《有效对话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5

  [2]贺晓雨 硕士学位论文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研究2015.4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如何在英语对话教学中进行有效话题设计    下一篇:有效情境助力英语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