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英语论文:复述,要轻“复”重“述”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10 点击次数:
文章来
源初 中教师网 w ww.9 1
0 w.nEt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称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然而英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缺乏应用语言的环境,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在英语课堂中要加大口语的训练,让教学生活化,使语言与日常生活紧密飞联系起来。因此复述是英语课堂中经常运用的手段。

  什么是复述,字典上指出:复述即重复叙述别人说的话。复述课文是指以课文为范文,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法词汇的运用能力、语言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复述是一种培养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较好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还为必尽如人意。

  一、变复述为背书。也就是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将课文中的几句话有选择性地背诵出来,文字间的连接生硬,学生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培养学生语法词汇的运用能力上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变复述为填空。教师为了让学生复述得更完整,更好,会在黑板上给予过多的提示和帮助,让学生看着黑板进行着低效的填空,造句练习,也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的作用。

  三、变复述为重复。复述不仅仅是对课文内容的重复讲述,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根据自己已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应该轻“重复”,不需要一字不差,重“口头讲述”,可以加入自己的联想,理解和归纳,不可喧宾夺主。

  四、变复述为负担。教师的示范、提示、教学不到位,叫学生复述时,学生无话可说,当然也不会积极参与,一到复述环节,学生便退缩了。因为学生无语言可组织。

  对于中学生而言,英语复述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学生总是照搬照抄,重复课文内容,或者词不达意甚至就是无话可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述训练。 看图片、简笔画来复述。 外出听的一节课老师就用了这种方法,通过图片告诉学生Helen的国庆节如何度过,再让学生看着课文图片来复述,巩固学习内容。又如在教授Unit1 A课文,教师可以通过3个简笔画来整理文章。We should ________. We shouldn’t __________.学生通过对这3个标志的表述来复述文章。 通过关键词来复述。 在教授Unit3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问题What is/are...hobby/hobbies?让学生自己来找出关键词:

  collecting stamps---Ben taking photos ---Mike

  cooking growing ---Helen making clothes ---Yang Ling

  学生再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复述,可以加入一些丰富的内容,比如:Ben喜欢集邮,所以,他就会展示各类邮票;杨玲喜欢做衣服,那她就可以做很多漂亮的衣服给别人,不仅可以大概讲述课文内容,也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 根据段落大意或主题句复述。 对于那些结构或内容发展较整齐的课文,复述前先让学生总结段落大意或找出主题句,然后复述。比如,在教Unit7 A课文的时候,理出对话的大意:

  Part1: Liu Tao wanted to be Peter’s penfriend. So he wanted to write to Peter.

  Part2: Peter’s introduction.

  Part3: Liu Tao will tell Peter about his school、favorite subjects、new house and e-mail address.

  学生根据这个一个有梯度的大意,有条理性地复述文章。 根据文章线索复述。 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等几个方面进行复述。Unit3课文,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整理出文章脉络:

  Who? How old? What is/are ...job(s)?

  Jack 1 waiter

  Jack’s friends? drivers

  长期坚持,学生的复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法和语言意义的理解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不再觉得复述是很沉重的任务,也会积极参与“讲故事”的队伍中来,慢慢地他们的复述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真正地变“复述”为“讲述”。

文章来
源初 中教师网 w ww.9 1
0 w.nEt
上一篇:英语论文:搭建支架,悦读文本    下一篇:让初中英语文本阅读变得“有趣”起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