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教导处范文

跨文化交际社团活动方案

所属栏目: 教导处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29 点击次数:
文 章
来源初中
教师网 w ww.9 10w.Ne t

  本课程以一个学年16课时设计;本课程在七八年级实施,为选修课。

  一、课程背景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跨文化交际。

  然而,尽管科技的便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学生又有着其相对特殊性。在东实,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对颠簸的生活让家长无暇太过顾及孩子的学习,而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不能保障每一名同学都能随时接触到电脑,因此他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因为这一点,导致他们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对外交流中产生一定的障碍。然而,人生而平等,我们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虽然我们不能像城区的学校一样开设外教课,但是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开发一些选修课程,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指我们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从而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而人文性则指的是我们通过学习英语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显然,过去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于听、说、读、写、译技能层次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我们对文化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为21世纪培养外语人才。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着一定的可能性。我在传授“Halloween”(《万圣节》)一课时,安排了一个游戏环节,即让学生做“trick or treat”的游戏。作为西方的一个传统节日,万圣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他们对这个传统游戏更是知之甚少。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不断发挥想象,课堂氛围很好,不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语法知识,对于西方的万圣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实践告诉我,初中的孩子们对一切都有着好奇心、充满了朝气,而我们教师正可以利用这种好奇心及朝气,促进他们的学习。

  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将在单词及句子层面上,一起探讨词的内涵意义、颜色词、成语及谚语、修辞手法、委婉语、禁忌语等,并结合一些主题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语法知识,更是通过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开启一扇了解西方文化的窗户,开阔其眼界,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分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一些单词、成语及谚语,增加学生词汇量;通过学习简单的修辞,给文章“增彩”,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通过了解一些跨文化实例,增加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完成完型及阅读题目做好准备。

  2.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科研水平,形成专业发展的自觉。

  过程和方法: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转变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而是从语言的功能角度,从打招呼、致谢、道歉等角度进行研究,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勇敢“张嘴”,避免“哑巴英语”的尴尬。

  2、方式多样,听说结合。在课堂上除了教师讲解之外,也可给学生播放《mind your language》、《friends》等经典剧集,锻炼他们的听力水平。同时,在课上多用英语交流,强迫学生使用英语,提高他们的会话水平。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强调学生多开口,勇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从沉闷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以欣赏的态度来进行英语学习,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在课堂上勇于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克服对英语的恐惧感。

  3.师生共同发展。形成浓郁的跨文化交际氛围,开阔其眼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

  第1课时 探讨学习英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第2课时 跨文化交际介绍

  第3课时east and west, 中外各种习俗差异

  第4课时 英语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1)

  第5课时 英语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2)

  第6课时 英语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3)

  第7课时 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第8课时“颜色”在语言中的运用

  第9课时 东西方思维模式

  第10课时 文体的区别

  第11课时 英语中的各种变体

  第12课时 文化价值观

  第13课时 社会习俗及社会交往

  第14课时 东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第15课时 归纳总结

  第16课时 交流汇报

  四、课程实施

  1.本课程在七、八年级开设,为选修课。

  2.与其他学科一样,开学初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考核。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及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课程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1)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2)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3)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2、评价方法

  ⑴课前教师布置话题,学生查找、整理、组织资料的能力。

  ⑵课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以及参与积极性。

  ⑶组内成员合作能力。

  ⑷学生考勤情况。

  3、成果汇报

  在学期结束,每人准备一个英语节目,形式可采用课本剧表演、英语配音、英文歌曲演唱等。

  本评价不采用考试形式,根据以上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跨文化交际》教学计划

  本课程以一个学年16课时设计;本课程在七八年级实施,为选修课。

  第1课时 初中生学习跨文化的意义

  初中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要实现这个任务,仅一味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突出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工具的性质,否则英语教学与英语本身承载的文化将会被不适当地割裂开来。《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初中生跨文。在用法上与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反差。这样化意识是新课标对我国当前英语教学所提出的明确要求。

  第2课时 跨文化交际介绍

  所谓跨文化交际学,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包含要点:

  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

  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

  4、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第3课时east and west, 中外各种习俗差异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日常谈话中的打招呼和告别、社交礼节等。

  第4课时英语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里,主人通常会不断给客人倒水倒茶,或者不断地给客人的盘子里加食物以表示他的热情好客。面对的这样的情况,中国客人知道如何处理,在他们觉得吃饱喝足之后,就会随它放在桌上。而美国客人就不懂了,在美国,在自己的盘子里剩下食物是不礼貌的,于是他出于遵循美国文化理念可能会在这样的招待中吃的过多。

  第5课时英语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2)

  外国人很讲究隐私权,一般不允许自己的私人空间受到打扰。而中国人比较喜欢看热闹,想知道别人在做什么。

  西方人对隐私方面有许多禁忌,中国人对自我隐私的保护也十分注重,但是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西方人乐于将自己的书籍和整理的资料拿出来让朋友和同事共享,而在中国,即便是朋友间,人们也不愿意与人共享自己的书籍和资料。由于这种资料共享的观念不同,案例中Anna才会难以理解顾明等同事将自己的资料,书籍藏起来的做法。

  第6课时英语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3)

  中西方饮食习惯大大的不同。中国人邀请客人会准备一大桌子的菜,并在就餐过程中使劲劝说客人多吃点,吃完之后,还有剩菜,就表明主人的盛情款待。而西方人一不劝吃,二就餐完毕后,盘子最好是空的。本案列中的两对中外夫妇不明这个文化差异,发生误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西方人家中的就餐的时间里,大家都设法插手帮一下忙,即便是男士也不例外,不要一点不动着开饭。所有家住者要能帮者摆摆餐具,或餐后收拾洗碗,把餐具放进洗碗机,倒垃圾,站在一边帮着擦干洗好的餐具。虽然都是小忙,却表明你对别人的操劳非常在意,是个用心的人。

  就餐时总是要在各种缘由下向人敬酒:可以是非正式的,向朋友或同事敬酒;也可以是正式的,向全体聚会的人敬酒。与中国式的敬酒大不相同的是,在西方正式的敬酒时,受敬的人是不能喝酒的,而是正襟危坐,两眼睁睁看别人喝酒。另一个不同是: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敬酒的人不必走过去敬酒,而是在自己的座位处站起来敬酒。敬酒时开始的语言永远是:“向…”,而其他随敬酒的人重复敬酒人的第一句话(即“向…”), 然后喝一口酒。敬酒时如果举了杯,说了敬词,而实际上没有喝酒,就会被看做十分不恭的行为,在很久以前甚至于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是不想加入敬酒的仪式。

  第7课时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课文对话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问女士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是不礼貌的,因为这些是属于个人隐私的,所以在教句子“How old are you ?”当学生问此句时,我就扮演一个老太太回答:“It’s a secret . You are not a policeman.”,让学生明白中西文化的差异。教师通过挖掘课文中存在的文化折射点,让学生体会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第8课时“颜色”在语言中的运用

  本课将以汉语和英语如何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为例,讨论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

  第9课时 东西方思维模式

  中国人一般重视直觉、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这种理性与实践相脱离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中国人重整体、轻个别,重系统、轻局部,重形象、轻抽象,重混沌、轻精细,喜欢作定性研究。而西方人则比较注重实证经验、逻辑推理,善于作定量化的分析。

  第10课时 文体的区别

  为什么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读起来很像是从汉语翻译过去的?为什么很容易看出一篇文章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

  是因为多数中国学生还没有掌握英语?

  是否因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法两样?

  是否因为汉英文体不同?

  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大概都有。而本课主要讨论的就是反应文化差异的文体区别。

  第11课时 英语中的各种变体

  本课主要讨论美国英语变体概况。对讲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可能有用。我们主要讨论地区差别、交际方式(口语或书面语)的差别和社会差别。

  第12课时 文化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主旋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差异势必引起在生活各方面的文化冲击,在表面上体现为两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价值观念的极大差异。

  第13课时社会习俗及社会交往

  中国习俗文化和西方习俗文化作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反映,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不同。本论文首先从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产生中西方习俗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然后详细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在礼仪习俗、饮食习俗、婚礼习俗和节日习俗方面的差异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习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渗透和互相融合,最后总结概括了这些习俗文化对比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和在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作用。

  第14课时 东西方文化差异

  借助节日文化和主题活动,介绍背景知识,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初中生跨文化意识。随着中国和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学生接触英美文化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文化知识更生动、更真实,所以在一些西方特殊节日中可以与学生一起亲身体验西方节日文化。如圣诞节和学生一起做贺卡,在感恩节中认识火鸡,在愚人节中与学生开一些小玩笑。课外组织一些活动,如英语小品表演、英语童话剧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培养与渗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第15课时归纳总结

  回顾我们学习的知识,分小组进行专题研究。

  第16课时交流汇报

  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报告,并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文 章
来源初中
教师网 w ww.9 10w.Ne t
上一篇:巧手制作社团活动方案    下一篇:中国象棋社团活动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