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主题班会教案

拒绝校园欺凌主,守护“少年的你”主题班会教案

所属栏目: 主题班会教案  更新时间:07-07 点击次数:
初 中 教 师,免 费 下 载。欢迎 访问91 0w.net

  拒绝校园欺凌,守护“少年的你”

  校园欺凌的发生,远比我们想象的频繁、普遍得多,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情的摧残,极有可能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造成无法磨灭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反对校园欺凌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

  4.营造和谐、友善、互助的校园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清晰阐释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和技巧。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校园欺凌背后的原因,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怎样让学生将反对校园欺凌的意识真正转化为日常行为,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三、班会内容

  导入:

  关注时事:

  河北邯郸一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学杀害并掩埋:据多家媒体报道,受害人是一名男孩,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3月10日下午,该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

  (一)认识校园欺凌现象

  . 定义校园欺凌: 什么是校园欺凌,包括言语、行为、网络等多种形式。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实施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1)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2)打:打架、斗殴

  (3)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4)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5)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

  校园欺凌的类型:

  1.身体欺凌

  对他人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

  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学生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3.社交欺凌

  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网络欺凌

  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学生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学生影响也更深。

  .列举校园欺凌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校园欺凌的危害。

  【基本案情】被告人朱某等五人均系北京某校在校女生(犯罪时均未满18周岁),2017年2月28日,五名被告人在女生宿舍楼内,采用辱骂、殴打、逼迫下跪等方式侮辱女生高某某(17岁),并无故殴打、辱骂女生张某某(15岁)。经鉴定,二被害人的伤情构成轻微伤,五名被告人的行为还造成被害人高某某无法正常生活、学习的严重后果。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朱某等人随意殴打和辱骂他人,造成二人轻微伤,严重影响他人生活,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破坏社会秩序,构成寻衅滋事罪,且系共同犯罪。据此,以寻衅滋事罪依法分别判处五名被告人十一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典型意义】校园欺凌问题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牵系着每一个家庭的敏感神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案就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行为构成犯罪的案件。本案中,五名被告人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同学伙伴之间的打闹玩笑,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而是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惩处的犯罪行为。对此类行为,如果仅仅因被告人系未成年人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会纵容犯罪,既不利于被告人今后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保护同是未成年人的被害人。本案裁判法院充分考虑五名被告人主观恶性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其分别判处相应的实刑,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在有效维护了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给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本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1+1”等媒体栏目评论称具有“标本意义”,宣判后不久,适逢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对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综合整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本案情】自2017年10月以来,高某招揽邱某等14人(12人系未成年人)组成恶势力犯罪集团,采用威胁、恐吓等方式,在校园及周边向未成年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实施抢劫、寻衅滋事、盗窃、诈骗等犯罪20余起,被侵害学生30余人,涉案金额达4万余元。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检察院及时介入侦查,协助公安机关全面收集固定证据,追加认定一起进入学生宿舍收取“保护费”的寻衅滋事犯罪事实,改变定性四起诈骗犯罪为盗窃罪,对仅参与一起盗窃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吴某附条件不起诉,对其他集团成员提起公诉。

  【裁判结果】法院依法采纳检察机关的定罪量刑意见,判处首要分子高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八个月,判处其他13名成员有期徒刑五年至拘役三个月不等刑罚。

  【典型意义】本案是一起由成年人纠集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学生的涉恶校园欺凌案件,侵害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恶劣,严重危害校园安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准确认定犯罪事实,合力打击该类涉恶犯罪集团,依法维护了校园安全。

  (二)分析校园欺凌原因

  .探讨导致校园欺凌发生的可能原因,如个人心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

  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

  (1)家庭:

  ①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

  ②不良家庭环境让学生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

  (2)学校:

  ①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

  ②平时缺乏管理,出了事又急于息事宁人。

  (3)社会:

  ①暴力影片、游戏等,引起青少年模仿。

  ②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

  ③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

  (4)司法:

  ①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

  ②法制教育缺失。

  ③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三)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

  .分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社交和身体伤害。

  . 讨论校园欺凌对整个班级和学校氛围的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的危害:

  对于欺凌者来说,遭受欺凌后可能导致欺凌者出现恃强凌弱、自以为是等情况,形成自私、暴力等人格特征,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一个学生被长期欺凌,不仅在躯体上受到伤害,还会导致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在得不到心理支持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发生以下的问题:

  1、难以适应学校生活

  被欺凌之后,学生内心里会产生恐惧、羞辱、委屈感,也会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应激状态”而无法放松,以至于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自信、孤独,有的还可能为了逃避欺凌而厌学、逃学。

  2、出现行为上的退缩

  学生由于遭受欺凌而处于极度恐惧当中,会变得远离人群、胆小怕事,不愿意与人交流。一些学生受到欺凌之后,往往不愿意和家人、老师提起这个事情,怕被报复、怕被责怪,而一味隐忍,出现退缩行为。

  3、情绪及人格出现问题

  长期被欺凌的学生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有些被欺凌的学生可能会因此对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充满怨恨,而产生极端行为。

  (四)校园欺凌行为会触犯哪些法律?

  欺凌者侵犯受欺凌者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校园霸凌事件的法律后果取决于霸凌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民事责任:校园霸凌事件的欺凌者侵犯受欺凌者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此外,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经最高检核准追究其刑事责任。

  (3)刑事责任:如果霸凌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法律后果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情况可能因案件的具体事实和法律适用而有所不同。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同时,预防和减少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讨论主题及引导问题

  1. 讨论主题

  . 如何识别校园欺凌?

  从行为表现上:

  1.身体攻击:如殴打、推搡、踢踹等直接的暴力行为。

  2.言语侮辱:包括恶意取笑、辱骂、起侮辱性绰号等。

  3.社交排斥:故意孤立某人,不让其参与群体活动。

  4.强迫行为:逼迫他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5.敲诈勒索:索要财物等。

  从受害者状态来看:

  1.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经常表现出不安。

  2.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3.身上出现莫名伤痕或物品经常损坏、丢失。

  4.突然变得不爱上学,找各种理由逃避去学校。

  5.人际交往出现明显变化,如变得孤僻、少言寡语等。

  从周围环境察觉:

  1.某个学生经常被一群人围着。

  2.某些同学总是对特定的人有不友好的举动或言语。

  3.班级或校园中存在明显的小团体欺负他人的现象。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1.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2.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3.降低做受害者的风险

  在学校里多交益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遇到被欺凌的情况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 如何向他人求助或提供帮助?

  当遭遇校园欺凌时,可以这样向他人求助:

  对受害者而言:

  1.首先向身边信任的老师报告,详细说明欺凌的情况和经过。

  2.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自己的遭遇,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3.如果有要好的同学,也可以向他们倾诉,争取他们的陪伴和支持。

  4.在学校里,还可以向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或相关负责人员求助。

  对旁观者而言,提供帮助可以这样做:

  1.立即制止欺凌行为,勇敢地站出来表明态度。

  2.尽快通知老师或学校管理人员,让他们来处理。

  3.安慰和陪伴被欺凌者,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4.鼓励被欺凌者勇敢地去报告和寻求帮助。

  5.不要传播和扩散相关事件,避免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2. 引导问题

  . 你觉得什么是校园欺凌?它有哪些形式?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肢体欺凌:通过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方式侵犯他人身体。

  (2)言语欺凌: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3)财物欺凌:通过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社交欺凌:恶意排斥、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网络欺凌: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校园欺凌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如果你或他人遇到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

  发生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1)保持镇定,懂得求救: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2)主动避险: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在校内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

  (3)保证人身安全: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或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注意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欺凌者有凶器,应立即远离并告诉最近的大人。

  (4)及时报告: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就像遇到坏人要报警一样,遭遇校园欺凌也要报告给大人,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5)看到了欺凌事件,想办法去帮助受欺凌者,或者报告给老师。

  (6)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开发兴趣的同时收获友谊,还能保护自己。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有哪些对策?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小讨论:欺凌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学生回家途中。欺凌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地角落。容易遭袭击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弱小的学生。欺凌发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诉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公安机关;伤势严重的立即打120急救。

  (二)对策二:从施暴者的角度想: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等。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你认为学校和家庭应该如何共同预防校园欺凌?

  学校方面:

  1.加强教育宣传,定期开展反欺凌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欺凌行为的错误和危害。

  2.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安排教师和工作人员在课间、校园角落等重点区域巡逻监督。

  3.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学生勇敢报告欺凌行为,且对举报者予以保护。

  4.对欺凌行为及时处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惩处,并进行跟踪教育。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

  家庭方面:

  1.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2.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3.教导孩子正确应对冲突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5.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学校和家庭需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友爱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四、总结

  校园欺凌与暴力总是有发生,每一件的背后都至少有两个受害家庭:更宽泛意义上来说,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因为人生之路才起航就遇到了严重障碍,不但正常的学业可能中断甚至中止,而且会留下人生的污点无法洗脱。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成长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呵护与宽容,惩罚不是目的,过重的惩罚也达不到改过的目的。

初 中 教 师,免 费 下 载。欢迎 访问91 0w.net
上一篇:全力以‘复’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下一篇:拒绝校园欺凌班会教学设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