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春 节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本是佛教的节日,由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 腊八节 腊八粥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也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人饺子,南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除 夕水饺年糕大年初一过大年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它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二、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元宵赏灯始东汉明帝时期,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 、“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   寒食节的源头,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原发地是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即晋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上一篇: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PPT    下一篇: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