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5.1 法不可违一、选择题1. 下列属违法行为的是( B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将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对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向 ②法律无所不能,能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③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④法律是最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②③④3. 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瞿某因醉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 C )A.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4. 八年级学生某,为了试探“有困难,找警察,有案件,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电话拨打110,结果110次次紧急出动,次次扑空。某的行为( C )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 ③损害了公安机关重承诺、守信用的形象 ④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②③④5. 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倘若没有法纪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这表明( B )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②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④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只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 C )A. 不说谎 B. 不违纪C. 不违法 D. 不犯罪7. 谎报火警、匪警、无端拨打“110”电话,故意移动、损坏交通标等行为,一般来说,公安机关给予处罚的依据是( D )A.民法通则   B.刑法C.宪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8. 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瞿某因醉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 C )A.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B.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C.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D.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9. 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练习
上一篇:5.1法不可违练习    下一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检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