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法不可违课件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 不 可 违项目一 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_________________。模式、标准或向(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_____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人们行为的底线: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违法行为的含义:出过错违反___________的规定,_________的行为。 评价不违法法律、法规危害社会4.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民事行政刑事法律项目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5.我们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_________行为。(2)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_________行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6.为什么要遵章守法?怎样做到遵章守法?(1)原因:是_________的保证。(2)做法: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_________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_,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社会和谐依法规范守法观念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积极_____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和谐发展。依法从事民事活动防范【微点拨】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点拨: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二者之间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行为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因此违法行为括犯罪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必定违法。【微拓展】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提示:(1)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3)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1.违法无小事【关键词】  拘留 拒不归还 故意杀人罪材料一 市民某因酒后驾驶,被交警大队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处以罚款2 000元、扣12分,拘留3天并吊扣驾驶证两年的处罚。材料二 某拾到某不慎丢失的手机拒不归还,并谎称已将其丢弃,后被某起诉至法院并被判处赔偿某手机损失1 000元。材料三 平南县民警某醉酒持枪击伤某、蔡某夫妇并致使某抢救无效死亡。后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角度一:上述材料

 

法不可违课件3
上一篇:法不可违课件2    下一篇: 法不可违课件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