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水平测试题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提示:1、答案最终要抄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2、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出答题区域,不错位和越界答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12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子好逑。 (《诗经 关雎》)(2)蒹葭萋萋,        。 (《诗经 蒹葭》)(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 (《诗经 蒹葭》)(4)床头屋漏无干处,            。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安得广厦千万间,            !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7)此地一为别,         。 (白《送友人》)(8)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9)《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相思之苦、长夜难眠的句子是:“      ,      。”(1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    ,       。2.下列关文学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记”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记”只叙事不发表议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说”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如《马说》。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C. 甫是我国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D.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桑梓”“婵”“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月亮、老人、小孩。3.阅读下面文,完成文后各题。(6分)在9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语言资源保护。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全社会成为共识。没有乡音,处遣乡愁?一句句言,连缀着一份份情感,也联结着太多人关故乡的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在急遽( )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diāo(  )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   是出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言   应当受到保护。               (根据互联网内容改编)(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diāo(  )零   急遽(  )  (2)在文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水平测试题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