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1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1.复述故事,概括主旨,学习文章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2.多角度理解故事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重难点第1课时教学过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入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学习跟不上;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我们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激情导入【课题解析】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采用了反复的手法,是本文的文眼。“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入,具有强调作用。这一标题富有意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创作背景】本文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是莫顿·亨特晚年写的回忆自己八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儿时的莫顿·亨特体弱多病,性格怯懦、孱弱,他时常为此感到羞愧,也时常因此受到同龄孩子的欺侮和蔑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没有人能够给他真正的快乐,而那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却让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自信,学到了克服困难、实现远大目标的方法。他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从此,他变得坚强乐观、勇于进取,最后成为一名作家。自主预习【走近作者】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专业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美国的一位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啜泣(chuò)(qì)纳罕(hǎn)小心翼翼(yì)凸出(tū)颤抖(chàn)头晕目眩(xuàn)2.根据拼音写汉字。训jiè(诫)yū(迂)回瘦骨嶙xún(峋)qiào(峭)壁lǚ(屡)次自主预习自主预习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或根据词语写意思。(1)纳罕:惊奇,诧异。(2)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3)头晕目眩:头晕眼花(4)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5)训诫:告诫,教导自主预习本文初读,整体感知。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流点拨】本文记叙的六要素自主预习(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体如下:【交流点拨】第一部分: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第二部分: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第三部分:结果(16~23)父亲指点,摆脱困境。第四部分:启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合作探究1.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两层含义:一是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的话;二是把大困难化整为零,逐个击破,最终战胜困难。合作探究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再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去。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交流点拨】把困难考虑得太多,就会被困难吓住,着眼于当下,一步一个脚印,就会积累信心,到达成功。合作探究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概括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交流点拨】中心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启示: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步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最终可以战胜它。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当困难来临时,我们只能选择面对。只要我们不失去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么什么样子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2课时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跟随莫顿·亨特先生的脚步一起体验下山的紧张,一起感悟人生的哲理。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文章,学习多角度阅读。激情导入1.探究人物形象(1)从“我”的角度:体弱胆怯的“我”为什么爬悬崖?文章哪些词语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交流点拨】体弱胆怯的“我”去爬悬崖是因为好朋友杰利呼唤“别做胆小鬼”刺激了“我”的自尊心、好胜心,于是冒险去爬悬崖。“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表现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看伙伴爬悬崖,几乎晕倒等。合作探究(2)从父亲的角度: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交流点拨】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的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悬崖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我”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下山,这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会让孩子更加娇气,永远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18
上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17    下一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1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