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PPT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统编版)主讲人:王小琼学校:北京市第四中学汉武帝(刘彻)像(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公元前141年,登基公元前135年,亲政思想军事政治经济公元前140年或公元前13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年、公元前119年,出击匈奴公元前124年,兴办太学公元前117年,盐铁官营公元前113年,收回郡国铸币权公元前112年,酎金夺爵公元前106年,建立刺史制度思考:为什么首先解决思想方面的问题?汉武帝像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汉书·董仲舒传》汉初惠帝、吕后时,公卿大臣都是武力功臣文帝喜好“刑名之言”景帝也不任用儒生在汉初几十年中,儒学获得了比秦代宽松的生存环境,儒生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学说。汉高祖刘邦厌恶儒生,甚至憎儒服、溺儒冠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汉代讲经图《诗》《书》《礼》《易》《春秋》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大学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国家管理的地方教育系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成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惟一正途。政府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我们可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兴办太学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吴王刘濞(bì)拥有庞大的铸钱产业,而且吴地靠近东海,既有丰富的铁矿,也有海盐的生产地,盐、钱、铁三业,让刘濞富甲宇内,他结交各国,逐渐成为一股足以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方权贵力量。——《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主父偃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汉书·主父偃传》酎(zhòu)金夺爵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势与富室亡异。——《汉书》汉武帝面临的地方豪强势力威胁中央问题中央地方豪强地主聚敛财富,横行乡里,抗衡官府汉武帝的解决之道皇帝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冒顿(mòdú)统一蒙古草原霍去病卫青“长平侯”“冠军侯”漠南无王庭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兵连而不解,天下共其劳”“费以亿计,县官大空”汉初允许私人铸币,文景时最大的货币供应商是吴王刘濞和蜀郡的邓通,两人因此巨富汉初的8位富豪中,有四位都是冶铁业者,其余分别从事流通业、粮食业、种植业、金融业官员与商人结成交易同盟,牟取利益汉武帝面临的经济问题桑弘羊汉武帝董仲舒卫青霍去病主父偃桑弘羊西汉形势图汉武帝执政时期,汉王朝成为世界上的强国西汉疆域最广时,东、南及海,东北至朝鲜半岛北部,西达今巴尔喀什湖、葱岭一带,北到大漠,西南到今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中部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治国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PPT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2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