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3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科目:历史年级:七年级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什么是大一统?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大一统“推恩令”的实施王国问题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膨胀,极大的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万,府库的“金银珠宝,多于京师”。“推恩令”的实施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使其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新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皇权的问题解决了。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诸侯王刺史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汉初主张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各派相当活跃,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武帝即位时,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现: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评价:有利——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盐铁专卖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铸造五铢钱铸造五铢钱之前汉朝的钱币是可以私铸的。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将铸币大的权收归中央。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抗击匈奴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抗击匈奴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率兵夺取河套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年在漠北一战中彻底击败匈奴主力,使匈奴再也不敢与西汉对抗。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的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总结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期。这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同学们,再见!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38
上一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37    下一篇: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3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