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推恩令”的内容和影响;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盐铁专卖政策的实施;北击匈奴;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采取的措施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二)、讲授新课: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初期,西汉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特别是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封国内的财产甚至比汉朝中央政府国库的财产还多,出行的队伍也及其壮观,几乎达到了皇帝出行的队伍编制。材料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材料三: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材料:豪民拥有雄厚的财力,因在乡里气指颐使、偷税抗税……其权势或可与乡里政权并重,或凌驾于乡里政权之上。乡官里吏自然“畏惮”,而不敢“笃责”。材料:景帝时,济南郡的瞷氏、陈郡的周庸,以“游侠”闻名天下,势力非常之大。景帝特命钦差大臣去那里治他们的罪,株连甚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他们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相关史事:据《汉书》记载,刘邦所分同姓诸侯的封国,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齐楚吴三国甚至“分天下半”。这些诸侯王始封时还由于羽翼未丰,没能造成什么威胁,随着势力的膨胀,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2、推恩令:主父偃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到中年后,听说汉武帝重视儒术,又改学《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公元前134年,主父偃到达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与徐乐、严安同时封为郎中。后来由于主父偃上书《推恩令》,尊立卫子夫为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不法行为,很讨汉武帝的欢心,不久后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汉武帝的破格任用。内容: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候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意义:汉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位、夺封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反抗。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通过实行“推恩令”。各诸侯国的子弟受到封赏,于是他们对汉武帝更是感恩戴德。从表面上看,各诸侯国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了,无法同中央抗衡了,这样就加强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相关史事:刺史制度的内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汉初几代统治者常常以秦亡为戒,认识到要取得一个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治局面,就必须努力缓和阶级矛盾,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于是,来自于黄老思想的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的观念就很快转化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统治政策。西汉初年,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2、提出者:董仲舒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下一篇: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