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2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1.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2.识记两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及其成就。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3.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4.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使用的书写材料及这些材料的缺点: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2、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甘肃天水)3、造纸术的改进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时期职业:太监成就:改进造纸术4、造纸的流程:5、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现实意义: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姓名:张仲景(“医圣”)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2、华佗神医—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被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五禽戏三、历史巨著《史记》1、司马迁司马迁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爱好文史,学习十分认真。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名胜古迹。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54岁那年,司马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2、《史记》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内容: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史事起止时间: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体裁(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背景: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兴起时间:东汉创始人:张角、张陵教主: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主张: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影响: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因此得以广泛传播。道教圣地——青城山2、佛教起源: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基本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传入:张骞通西域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大月氏长安洛阳天竺大月氏长安长安东汉明帝谢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28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27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3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