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3-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施者关注的永恒话题。《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标准中还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一些以情境教学为主的课堂上,过滥、过庸、过度、过奇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我们的课堂。看似表面热闹,实则不求实际,忽略了其本质的东西,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无任何价值可言!现选择情境创设中的几个典型现象进行透析。

  现象1:情境虚假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不经意的编织自认为是美丽,善意的各种谎言欺骗学生。

  后果:学生会产生被愚弄的感觉,大大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对学生伤害较大。

  现象2:情境复杂

  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多掺杂悦耳动听的歌声,丰富多彩的图画------

  后果:学生多纠结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与我们的教学背道而驰,失之交臂。,浪费宝贵时间,老师感到无赖、叹息!

  现象3:情境无趣

  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地讲解各种故事,然而学生的表现却是无精打采,根本不买账!

  后果:这些情境在一定程度上非但不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学生的兴趣,徒劳无功!

  现象4:情境越位

  某些教学情境看似让人感到亲切,实则雾里看花。知识仅停留在教师所呈现的情境上,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失败!

  后果:师生间会漫无边际的瞎侃,误导学生,造成学生认识的偏差。

  纵观以上现象,不难看出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未吃透教材,未真正读懂学生:过于注重形式化,缺少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

  那么,我们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创设和利用数学教学情境呢?

  一、 正确认识有效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的体验。

  而有效教学,效益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寻求一种平衡,也就是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须的数学”。因此,最强课堂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了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设和利用有效地数学教学情境,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何为“教学情境”呢?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本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这就确定了课堂情境是为教学服务,它所发挥的作用就是情境,生活,学生感官的获得过度到数学含义的提炼,教学方法的理解,飞跃到一种理性的概括和思考应用。课堂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开始,而且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应有相应的学习情境。然而,在一些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挖空心思,煞费苦心地创设各种数学教学情境,知识“花架子”,存在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从而阻碍了有效教学的发生。有效教学情境应是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蕴含着一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有一定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触境生思”,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 创设有效情境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 要防止形式主义,不能只求表面热闹,要关注其本质。

  2、 创设情境必须要目的明确,不能让学生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

  3、 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有真实性,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而变化。

  4、 创设情境时,必须要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三、 有效情境创设和利用需遵循的原则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思考。鉴于这样的考虑,有效情境的创设和利用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 生活的真实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这就要求在情境创设中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需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了教学需要创设虚假情境。

  2、 目的明确性

  情境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童真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不能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游戏而游戏,要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数学化”的过程,要对学习有意义,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必须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重难点,学生认知特点而进行。

  3、 形象生动性

  创设情境需有趣、形象、新颖、生动,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关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繁杂的事务简单化。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中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仿特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则对具有“挑战性”的事务或任务更感兴趣。所以,创设情境时要有的放失,对症下药,不可盲目滥用。

  4、 学科教学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重难点。创设的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意义和价值。这样才能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教学情境强调学科性,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要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启发学生思维,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

  5、 问题价值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利用交互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