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九年级上册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9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第1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中华民族,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感和历史使命感。【目标】培养识图、材料整理、合作探究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以及国家为此采取的措,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教学重难点◇【教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教学难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和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90“运用你的经验”,思考: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提示:汉族、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苗族、彝族、布依族、鄂伦春族……教师过渡:这首《中华民族歌》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促进民族团结》。【新课讲授】一、民族大家庭1.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思考:/在我国,一面是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都有或多或少的汉族居民;另一面,各少数民族又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又聚居或散居有少数民族,和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即使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除有汉族居民外,也有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上述图片和材料体现出我国民族分布怎样的特点?提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教师小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2.阅读材料,思考:代“安史之乱”,维吾尔族派兵帮助朝平乱。清代“三藩之乱”,各族人民都参加平乱。18世纪沙俄入侵,各族人民英抗争。抗日战争时期,各族人民英抗击,一起保卫国家。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提示:各族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教师小结】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3.阅读材料,思考:旧中国在民族关系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关系是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灭了剥削制度与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与旧中国的民族关系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维护这一民族关系,国家在政治上采取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9
上一篇:促进民族团结教案8    下一篇: 促进民族团结课件及教学设计打包下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