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1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法1.朗读和背诵全文。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3.学习本文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难点1.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优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2.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无数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诗词歌。比如,勃《滕阁序》中的“落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回味无穷;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令人神往之至;而“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让无数落魄文人隐居山林,让《醉翁亭记》成为抒情、状物、写景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名篇,体会它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感情。二、知识小窗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与、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安石、曾巩合称“宋八大家”,并与、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主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2、背景介绍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的写法。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ɡ yá) 潺潺(chán) 僧(sēnɡ)   辄(zhé)晦明(huì) 霏(fēi)   瞑(mínɡ)伛偻(yǔ lǚ) 携(xié)   洌(liè)肴(yáo)   蔌(sù)   觥筹(ɡōnɡ chóu) 阴翳(yì)   弈(yì)   酿泉(niànɡ) 翼然(yì)   岩穴(xuè) 朝暮(zhāo mù) 酣(hān)   颓然(tuí) 2.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3.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1) 借助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第1):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人教版
上一篇: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31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