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教案:15我的叔叔于勒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5 我的叔叔勒*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2.学习文中通过情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法。3.能够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旨。4.学习对比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难点】1.学习从多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法。2.巧妙悬念的设置。3.理解课文的丰富内涵。4.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过程第一【导入新课】当面对亲情与金时,我们会选择什么呢?有些人会选择亲情,因为他们知道亲情是无价的;也有些人会选择金,因为他们确信金是万能的。其实血浓水的亲情应该是我们永远的首选。但有时这也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很多时候,面对金和地位,亲情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勒》,看看菲利普兄弟的情意能否经得起时间和金的考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1880年他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之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十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其代表作主要有中短篇小说《羊脂球》《我的叔叔勒》《两个朋友》《项链》,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写作背景】《我的叔叔勒》写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组)(1)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2)把课文中对勒称呼的词语圈出来。(3)学生分组讨论: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勒的态度是如变化的?(4)学生根据上面这条感情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2.分小组讨论,相互答疑。小组代表反馈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反馈,明确结论。(1)正音、解释:拮据 糟蹋 与日俱增 牡蛎 褴褛 撬开 迟疑不决 重其事 莫名其妙 阔绰 煞白 狼狈 嘟囔 (让学生朗读、解释,其他同学纠正。)(2)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勒称呼的词语圈画出来。明确:勒 好心的勒 有办法的人 贼 讨饭的 流氓(3)学生分组讨论: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勒的态度是如变化的?明确:盼望—赞美—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教案:15我的叔叔于勒
上一篇: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