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官渡之战背景袁绍兵强粮足,实力强大曹操政治把汉献帝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壮大招揽各种人才经济采用屯田的措施,发展农业时间200年作战双方曹操←→袁绍结果曹军以少胜多。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背景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时间208年作战双方曹操←→刘备、孙权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国别人物时间都城魏曹丕220年洛阳(蜀)汉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9年称帝建业(今南京)提示:1.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2.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3.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统治者恢复和发展经济曹魏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短暂统一西晋建立魏灭蜀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八王之乱概况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影响1.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2.中原人口大量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西晋灭亡西晋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杂居,各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灭亡后,再次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十六国(北方)十六国概述: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前秦与东晋交战于淝水,前秦败。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后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朝开始了)(南方)东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与前秦交战于淝水,东晋以少胜多。420年,东晋灭亡。宋朝建立(南朝开始了)。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东晋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得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以少胜多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南朝的政治概述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定都建康(今南京),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六朝古都”南京:三国时吴国建业、东晋南朝建康。统治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当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安定;梁朝时政治日益败坏。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灭亡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1.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原因)2.自然条件优越(江南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3.江南地区的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4.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表现农业:耕地面积的增加、兴修水利工程、生产技术的改进、手工业:各种行业快速发展商业:商业交流频繁,海外贸易远超前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建立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方各民族交融成为趋势;保持鲜卑习俗的北魏治理国家困难重重。目的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内容迁都494年,迁都洛阳,成为北方政治、经济中心。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官员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同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方地区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上一篇: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下一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