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五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法不可违【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二、能力目标逐步提高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三、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教学重难点】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导入新课】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答案提示:(1)因为小勤不懂法,未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教师:谁都不能违法,违法就要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法不可违》。【讲授新课】一、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作用猜猜它是谁:它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它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答案提示:法律。活动一:欣赏视频《生活没有98K,谎报骚扰是犯罪》,并阅读材料《谎报警情:轻则罚款、拘留,重则构成犯罪!》学生思考:法律为什么要对报警行为进行规范?教师归纳:法律的作用:(1)行为规范。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行为底线。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2.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比较活动二: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分小组讨论并回答:(1)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学生分组回答,互相点评。答案提示:(1)上述行为是违法行为。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李某等人的行为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陈某的行为危害社会安全,触犯了刑法。(2)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课件展示:从涉及法律、承担责任两个角度来区分三种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行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活动三:阅读教材P49“探究与分享”,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学生据实回答。教师总结:(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拓展了解:110接警受理范围。学生思考:某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谎称书包被人扔了,算不算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活动四:阅读教材P50“探究与分享”,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提示:上述行为都是违法的。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教师总结: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知识拓展:民事权利的内容。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知道了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那么我们应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即可。教师归纳:(1)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自觉遵守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尊重他人权益。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拓展:民法中的基本原则。【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时学习了法不可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五
上一篇: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教案    下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