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9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孙中山早期从事了哪些革命活动?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个革命团体的宗旨是什么?革命纲领是什么?3、说一说《辛丑条约》后,出现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著作和革命团体?有哪些影响?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兴中会的政治纲领有哪些进步性?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有什么内涵?知识回顾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2.掌握武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主要力量、过程、影响。(重点)3.理解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难点)课程标准: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武装起义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一————辛亥革命的准备阅读课本P42-43页,完成下列表格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一————辛亥革命的准备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一————辛亥革命的准备阅读材料,分析上述起义失败的原因。材料一: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一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材料二:此次以限于资财,不能经营北方,只能就广州下手。----八百人选定后,以费用不足,不能早集。----然款犹未足,而被敌人严防,事泄人拿,不得不动,故此失败。——-孙中山《答谢秋函》(1911年5月7日)。1、参加人员少,缺乏群众基础。2、发动的条件不够成熟。3、资金不足黄兴喻培伦林觉民徐锡麟秋瑾从革命烈士的事迹和言论中,我们能看到一种什么精神?追求真理,亲赴后继,百折不饶,浴血奋斗,视死如归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兴喻培伦林觉民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序》读一读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二、武昌起义:根据以下的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清政府腐朽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达动的到来。孙中山提出”取除鞋用,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二、武昌起义:根据以下的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a.时间:1894年b.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c.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材料二: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性质)a.时间:1905年b.地点:东京c.机关刊物:《民报》d.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二、武昌起义:根据以下的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志士的奋斗二、武昌起义:根据以下的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武装抗争: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发动随着民欣资本上义经济的发展,资严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建文许常带台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公、科学补习所和光复公。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汇。这些不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为辛农节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武昌起义:根据以下的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在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新的高湖。1905~1908年间,中国出现了设厂办矿的热潮,四年当中,新设厂矿共238家,资本总额达61219千元,超过了初步发展阶段的一半。这次发展的规模、投资的金额、投资的范围都有了明显的扩大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二、武昌起义:根据以下的材料和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链接”:保路运动,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宣布“铁路国有”,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通过这场运动,人民更充分看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9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课件PPT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