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中年级作文起点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中年级作文起点教学初探

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   周燕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布鲁诺说过,“使一 个学生对一 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 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1.以“玩”入手 寻找兴趣的源头

什么样的说教也不及亲身体验来得有效。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现实生活中“玩”的过程作为“课本”,让孩子用整个心灵来感知。例如,在每周一节的活动课上,我都拿出10~15分钟让学生“玩”。最开始是我教他们“玩”,之后是由学生担当“老师”教大家“玩”,有时也可以自找朋友“玩”。因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自发的活动,可以看作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源泉。自主学习首先是内心深处有“想学”的要求,渐渐感觉到必须学。因此,把玩和学结合起来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在教孩子们“玩”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要求──写“玩”的经过。孩子们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玩”,都会争先恐后地挥笔。一个孩子写道:我最喜欢的是活动课,因为,在课上我们可以玩游戏,这是其他课不允许的,我们都喜欢玩,也乐于把玩的过程写出来。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玩“模仿课堂”的游戏,我们规定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表演上课时的情景,“老师”提问“学生”答,或“学生”提问“老师”答,不知不觉中我们学会了怎样提问和怎样回答。孩子在校园生活中体验了“想玩──会玩──有意思──还想玩──学会写──乐于写”的过程。

2.先“扶”后“放”,打开兴趣的闸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三年级作文要侧重训练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 踏踏实实地练好这个基本功。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坡度,架 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着“果子”。 
      我的第一节作文课从听记训练开始:我讲述《明明学写字》两遍,然后理清这段话的三层意思:(1)明明 的字写不好;(2)妈妈教导、鼓励他;(3)明明的字写好了。学生先练习口述, 再用笔记下。只 要文句通顺,能写清三层意思的都给高分。“啊,作文这么容易!”孩子们不怕了。我再让他们仿效着写了《 我学钢笔字》、《我学作文》。三次练习浅近易学,很快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我作“画龙点睛”的小结: 作文就是用“我手”写“我口”,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一点也不难。孩子们喜欢作文了。 
      接着,我教学生依照课文的重点段仿写,把中心意思写清楚,内容写具体。例如:学《北大荒的秋天》时,仿第二段 的总分形式学写《美丽的校园》;学《庐山的云雾》,仿写《故乡的云》…… 
      训练有具体内容,又有亲身体验,学生易写、乐写,一改过去“难写”、“苦写”的状况。我再言传身教 ,带领学生一起投入艰苦的劳动,去换取写作成功的喜悦。 
    3组“段”成“篇”,扬起兴趣的风帆。 
     在学生掌握了写段的方法后,我遵照“从易到难”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篇”的训练。 
    (1)组“段”成“篇”。写了片段《我睡不着了》、《元旦汇演》、《快乐的一刻》,就教学生把若 干个“段”组织起来,汇集成篇——《快乐的元旦》。系列作文《讨厌的苍蝇》、《青蛙捉虫记》、《放生青蛙》这三个片段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我指导学生把它们汇编成《保护青蛙》,既展现了小学生课余生活的 一个侧面,又培养了学生组“段”成“篇”的能力。 
    (2)读写结合。教《石榴》,仿写水果; 学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参观人民大 会堂》,就对应地写《我爱家乡的光饼》、《参观朱老师新居》。 
    4。写“真”写“实”,撑起兴趣的天空。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达意。” 
    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开始有了较正确的感知,情感也丰富起来,而且有了抒发这种感受的需求。这就要求 我们教师去点燃孩子内在的这团情感之火。 
    课堂素描就是创设情境,点燃孩子情感之火的最佳训练。我对此情有独钟,常常是一遇偶发事件,就“计 上心来”,不失时机地、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练笔。 
     一只美丽蝴蝶飞进了教室,早读课成了观察素描课。孩子们围着追赶,目睹了它逃生的经过,写出的文章生 动、有趣。“见死不救”、“大发慈悲”之类的词语也用上了。

二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所以适当的练习与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1.平凡日记 捕捉精彩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我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日记中。并坚持进行周记交流互评互学创造精彩。周记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从一周的经历中筛选出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培养选择材料的能力。三个级下学期开始到四年级,学生进入周记形式。每周利用一节课进行周记交流。每位学生可以阅读四人小组中的其他三篇周记,对其中的一篇周记进行书面点评,要标出优美词句,并写出评语,注明点评者。四人组中的“最佳作品”和“进步最大”将发表在班级宣传栏里,评语和点评者一起发表。这样一来,为了赢得点评者的好评,学生就要认真写周记;点评者为了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也必然非常仔细地阅读同学的周记。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学的作品,懂得了欣赏的方法:如标出好词好句;发现与众不同的材料能积极向老师和同学推荐;感受到同学文章中的创新思维能真诚地向他们学习等。在相互阅读中发现和借鉴,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越来越多的精彩镜头,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也得到拓展。如在查找“中国传统文化”时,刘涛有了这样的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无边无际的星空,古代建筑就像其中一颗灿烂的星星……万里长城无比雄伟、壮观,但每当我看到它时,一股痛楚的滋味便油然而生,因为修筑长城葬送了无数老百姓的性命。”这是多么富有个性、富有价值的思考啊!谢萍《种绿豆》时观察到“种子发育不好,胚芽没有发育健全,豆苗就长不出来了”……         

日记本使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

2。随感练笔 抒写精彩

仅凭日记和单元作文,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小练笔的有效地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小练笔的形式有多种,如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和仿写精彩片断等。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学生抒写感受和见闻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

1.续编童话故事,放飞想象的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课标》将充满意趣的想象作文,列为小学生习作的样式,开辟了学生自由作文的重要途径,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续编童话故事,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如学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想象:小骆驼又见到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续编下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新的结局,构思新的情节。刘涛同学笔下的小骆驼带着小红马去了一趟沙漠,让小红马切生体会;蒋婷同学让小骆驼做了一回小老师,对小红马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学生鲜活的思想融进了很多童心、童趣、童真,抒写着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读写结合,丰富了习作练习的内容。

2.结合学习情境,仿写创编诗歌。《课标》提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韵律美,对于学生丰富语言、提高语文水平大有益处。让学生结合学习情境,仿写创编诗歌,是小练笔的一种有效形式。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从三年级开始,坚持让学生背诵《课标》推荐的古诗词,并向学生渗透“学以致用”的观念,把各种特殊时间如节日,作为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背相应的诗歌,并仿写或创编诗歌。但诗歌的一些严格的格式如对偶、押韵等则不用太讲究。如一年四季到来时,让学生背诵与四季有关的诗歌,如春天时让学生背《春晓》、《春雨》等诗,并根据观察到的春天景色仿写一首。学习课文时,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编写成诗句,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共同完成板书。如学习第七册描写动物的这一组课文时,可让学生用文中的描写动物的生动语句编写诗句,期未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时,先让学生用打油诗的形式自评,我则在他们的草稿上修改,师生共同完成评语。如郑少冬的自评“数学竞赛二等奖,作文比赛排老三。经常沉浸在书海,动画片也勾我心。争取身高胜姚明,来年夺取三好生”(片断)。能让学生“诗兴大发”的学习情境还有很多,可以说生活就是“诗”。实践证明,有了表达形式上的借鉴,学生才会对作文感兴趣,才有创作的美感。现在,我班的学生很喜欢在他们的习作中插入一首“诗”,以期获得“锦上添花”之效。这些“诗”有时也免不了幼稚,免不了缺乏逻辑,但有表达形式的模仿和创新,有表达的欲望和热情,这不正是习作起步阶段我们想看到的“乐于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吗?

3认真习作展示精彩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让学生尝试成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新课标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学生习作的展示与交流,几乎每次的单元习作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或是“与同学交流交流”,展示学生的精彩习作,这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是个极大的鼓舞。

为此,我利用墙报创办班刊,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齐展习作的精彩。《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习作能力的高低更是天差地别。因此,关注到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都能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对于避免严重的习作能力的“两极分化”应该是有帮助的。我从三年级开始,创办班刊──《小作家》,并设置了几个主题栏目:“习作乐园”一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收集学生的成功之作,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加油站。“精彩片断”一栏主要是为习作水平相对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摘录他们在单元习作、小练笔或周记中的较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断,“诚于嘉许,乐于称道”,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的精彩镜头”记录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奇言妙语、精彩言论,尤其是平时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们那些“一鸣惊人”的妙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的意识。这些栏目的设置,使优生有了展示的机会,但不“包场”;其他学生也有展示的舞台,不仅仅当一名“读者”。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习作集里齐展精彩,使得全班同学都爱上了我们的班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掌握兴趣的钥匙,建构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寻求恰当的指导方法,习作的起步,也同样精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文获2006年镇江市论文评比二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 浅谈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下一篇: 在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自我构建——《钱学森》教学案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