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1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用文言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过程与法】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2.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的情感。【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景物描写的语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作者以“醉”写“乐”的笔法,理解“醉”与“乐”的关系。3.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4.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从而背诵全文。【教学过程】第一一、导入新课 甫说“文章憎命达”,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文章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尴尬关系。是啊,纵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文章写得好的人,生活境况大都比较潦倒。因而又有人说愤怒出诗人、孤独出诗人等等,不一而足。我们今天要学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官滁州时写下的传世名篇。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的古文理论。后人又将其与、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宋散文八大家”。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衍、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欧阳修到滁州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三、朗读课文1.听读。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21个“也”字的语气和25个“而”字的朗读轻重。 2.正音。暝(míng)  潺潺(chán)  酿泉(niànɡ)  辄(zhé)伛偻(yǔ lǚ)  携(xié)    滁(chú)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 洌(liè)    山肴(yáo)  野蔌(sù)3.教师明确朗读时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课文。(1)自由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节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4
上一篇: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下一篇: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