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16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操、袁绍实力最强 一、官渡之战 操袁 绍 乌巢 三、四万人十万人官渡之战 袁绍操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公元200年  官渡   操以少胜多以少胜多一、官渡之战    材料一: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他的名义来发号令。是操把汉献帝劫持到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操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操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参考P75资料1与资料3内容)    材料三: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操采纳建议,招募流民屯。屯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操统一北奠定了物质。 政治:“挟天子而令诸”人才:唯才是举,招纳贤士,笼络人心经济:实行屯,奖励农耕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请根据三则材料和相关信息,分别分析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官渡之战后,操陆续吞并诸州,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影响:公元200年袁绍和操以少胜多为操统一北奠定。操率兵与袁绍大军在官渡激战,操派兵偷袭袁绍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大败。 操胜利官渡之战VS袁绍操老骥伏枥,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操统一全国的壮操操是不是就满足统一北?二、赤壁之战207年,操基本统一了北,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1.阅读操的诗句,回答问题。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表现了操怎样的思想感情?老骥伏枥,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操《龟虽寿》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没有表现了操老当益壮、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      活动因为随着备、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备(161年-223年)  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备是汉朝的宗室,汉靖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依附荆州割据势力的备割据江东的权权(182年-252年)    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的建立者。跟随兄长策平定江东,策英年早逝,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百度搜索:三顾茅庐的故事板块二:     赤壁之战   1、指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战争特点、结果、历史作用?   2、分析操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16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免费课件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汇报课用)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