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60分)(一)现代文(30分)詹天佑:匍匐于华夏大地的钢铁脊梁(16分)张风奇①说起詹天佑,自然就联想到令人穷尽视野的铁道线,在北京的青龙桥地段,钢铁的笔画,一撇一捺,眼前摇曳出“人”字形的意象。啊,大写的詹天佑,是第一个把中国人写在山川大地上的人。②当历史影像再次呈现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以自己的聪慧考取了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父亲只能在写有“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志愿书上签字画押。从那时起詹天佑便背负起一个潜在的伟大使命,尽管风萧萧兮中平添了些许悲壮况味。他毅然决然地辞别父母,少小离家,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到美国就读,遂亲眼目睹了北美西欧科技的先进与发达,心中暗自许诺:“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于1877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有幸专攻铁路工程,并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据说当年的120名回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仅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一。应该说这是詹天佑的幸运,更是中国铁路的幸运。③不幸的是,学成回国后的詹天佑满腔热忱,正想着把所学用于修筑铁路,而清政府洋务派官员却在铁路建设上一味依赖外国人,竟然废弃詹天佑的专长,愣是把一个铁路工程师,差遣到福建水师担任旗舰驾驶官。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炮火,沉着机智地操作着战舰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火力,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了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致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险些丧命。当年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也不免发出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兵舰上的五个留学生,以詹天佑表现最为勇敢。詹天佑的这番从军参战的插曲与经历,一扫旧时书生的孱弱印象,令我等后辈刮目相看。④接下来,詹天佑的际遇和作为应该是他人生的华彩了。1888年,被湮没了7年之久的詹天佑有机会到中国铁路公司履职,先是忍辱负重修建天津至唐山铁路,后又大胆采用“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的施工,战胜英国、法国和日本的专家,破解诸多技术难题,成功建成滦河铁路大桥。再后来就是主持建成了著名的“京张铁路”。当时一些外国人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50年。”詹天佑亲自带队,背着标杆、经纬仪,跋山涉水,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抛洒心血和汗水,使整个工程提前两年完成,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1/5。其间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为中国百年铁路史页留下了传神的点睛之笔。随后,詹天佑除接受了修建四条铁路的邀请外,还满怀热望策划修筑广州至汉口的粤汉铁路,以构想实现与京汉铁路连成一体,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可以说当时中国的每一条铁路,几乎都和詹天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或者说詹天佑本身就成为了铁路的象征。⑤詹天佑犹如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铁路,钢铁的脊梁,连接起历史与未来,承载着光荣与梦想。(选文有删改)1.全文主要记叙了詹天佑三个时期的主要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①求学时期远赴美国刻苦学习,立志用科学回报祖国;②回国初期担任旗舰驾驶官机智歼敌,勇敢力战;③设计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及多条铁路。2.联系全文说说第②段“从那时起詹天佑便背负起一个潜在的伟大使命”一句中“伟大使命”指的是什么?(2分)学习外国先进与发达科技,报效祖国。3.第③段引用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的话以及第④段引用当时一些外国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引用《字林西报》的话衬托詹天佑的机智勇敢;引用一些外国人的话反衬詹天佑设计修筑铁路技术的高超。4.如何理解第④段中加点词“忍辱负重”一词的含义?(2分)学成回国后的詹天佑满腔热忱,正想着把所学用于修筑铁路,而清政府洋务派官员却在铁路建设上一味依赖外国人,竟然废弃詹天佑的专长,把他一个铁路工程师,差遣到福建水师担任旗舰驾驶官。5.选文讲究前后照应,请找出与第①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3分)其间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为中国百年铁路史页留下了传神的点睛之笔。6.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内容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詹天佑的伟大功绩;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闻一多先生上课(14分)汪曾祺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5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23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