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训练题(含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A.城濮大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出自下列哪次战役()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事件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5.三国时期,立足于长江中下游,并向岭南、台湾发展的政权是()A.魏B.蜀C.吴D.西晋6.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7.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名称和都城。①②③(2)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①、②、③、(3)上图中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4)曹操在上面两场战役中一胜一败,试分析原因。这不同的结局,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0.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问题。【知识建构】(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为了加强记忆,用示意图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结合下图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众说纷纭】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家评价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鲁迅评价曹操: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2)请你来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故事链接】(3)三国故事家喻户晓,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两个或两个以上)参考答案1.C2.B3.B4.A5.C6.A7.D8.D9.答:(1)①魏,洛阳②蜀,成都③吴,建业(2)①220年曹丕②221年刘备③229年孙权(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曹操在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农业生产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军事上战术得当。赤壁之战: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启示:不要骄傲轻敌,战略战术要得当,要适时出击。10.答:(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2)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3)空城计、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

 

三国鼎立训练题(含答案)
上一篇:三国鼎立同步练习(有答案)    下一篇: 三国鼎立课时练习(含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