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同步练习(含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三国时代,斑斓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不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吴王,吴国建立3.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4.有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5.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骄傲轻敌 B.军心涣散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6.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7.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战国时代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8.早在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曾派将军卫温带领船队前往台湾的是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9.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0.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11.东汉结束的标志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12.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13.杜甫的《蜀相》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赞颂的“老臣”是A.张骞 B.王猛 C.周瑜 D.诸葛亮14.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16.图1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A.长安 B.建业 C.成都 D.洛阳17.三国时期称帝的是()A.曹操、刘备、孙权 B.曹操、诸葛亮、孙策C.曹丕、刘备、孙权 D.曹丕、诸葛亮、孙权二、材料分析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追忆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次战役的结果如何?此次战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请按顺序完成材料三中的填充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三国演义》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一篇:三国鼎立课时练习(有答案)    下一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课时训练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