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第16壹官渡之战结合材料,说说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民户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人民渴望统一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中势力壮大起来。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是当时最大的军阀。11/17/2022董卓之乱后的各割据势力中,最初以盘踞在河北一带的袁绍最为强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阅读课文分析敌我双方实际情况曹操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屯田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作用延津官渡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公元200年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许昌官渡之战白马津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曹操出奇制胜,火烧乌巢)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曾三次发出《求贤令》,故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曹操取胜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个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经济上:采用屯田,组织军队、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军事上:采取正确的战术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曹操官渡之战后的形势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不已。--曹操《龟虽寿》曹操官渡之战后的形势壮心贰赤壁之战“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孙、刘联军——5万参战方兵力曹操军——20万(称80万)草船借箭时间地点208年赤壁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战术得当曹操:骄傲轻敌;官兵不习水战;战术失误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曹军孙刘联军不习水战,连接船舰水火齐攻兵力20余万兵力约5万曹军大溃,北撤以少胜多公元208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志》的记载史学著作文学作品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建安十八年(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孙刘联军火攻战术《三国演义》的描述文学作品《三国志》的记载史学著作关羽刮骨疗毒《三国演义》的描述文学作品《三国志》的记载史学著作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叁三国鼎立曹丕220年洛阳刘备221年成都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孙权229年建业魏蜀吴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魏吴国船只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吴国的立国方针“务农重谷”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锦蜀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课堂小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刘备官渡之战(200年)统一北方联合抗曹魏蜀吴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讲座独辟蹊径,“妙说”历史,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也让人们对曹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有()①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2.某中学学生正在进行有关古代战役的探究活动,下列哪些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A.①② B.③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1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19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