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表格式)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三国鼎立【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了解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利用地图学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结合时间轴,形成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时期的时空概念;利用教材或其他材料,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探究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负的原因;利用教材内容学习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注意文学作品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难点: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备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延续历史】师:顺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在第三单元将历史进入到公元184年东汉末年,这一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一场农民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走向灭亡。黄巾起义给大一统的东汉王朝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师:1.多媒体演示《三国演义》主题曲。主题曲(视频):配歌词版,播放部分曲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设疑:(1).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2).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2.引入:简介曹操。引入时代背景:汉末时期,社会景象。1.三国人物——曹操口述以“我们正处在东汉末年,呈现在你眼中的是怎样的景象?”为题引导学生描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1)社会民不凋敝,军阀割据原因:外戚宦官干政(十常侍)大有作为的军阀曹操初期的割据图2.官渡之战:学生阅读有关课文,了解官渡战役交战时间、交战双方、双方力量对比、特点、结果、作用/3.问题讨论: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最终统一北方,而不是其他军阀?教师归纳:曹操袁绍军士策略机动灵活,出奇制胜患得患失,指挥不当用人策略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猜忌怠慢,不得人心个人能力胸襟博大,智谋过人志大才疏,色厉胆薄1.提出”假如你是曹操,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1)补充:曹操的《龟虽寿》曹操南下统一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对手?引入:简介:枭雄——刘备枭雄——孙权(2)面对南下的八十万曹军,刘备与孙权该如何应对?人物模拟:假设你是当年三国时期的一位谋士,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为主进言?2.让学生为刘备、孙权出谋划策:(1)引出:诸葛亮三顾茅庐、隆中对(2)引出“孙刘联合”的战略。过渡到“赤壁之战”。3.简介赤壁之战经过。简介归纳赤壁之战的经过交战时间、交战双方、双方兵力、战役特点、结果、作用曹军和孙刘联军的力量对比曹军孙刘联军兵力20万不足5万赤壁之战示意图4.分组讨论: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在赤壁之战中惨遭失败?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教师归纳:曹军孙刘联军地理因素长途远征,不熟悉南方水战据江自守,谙习水战政治因素荆州初并,统治未稳长期经营,统治稳固战略战术劳师袭远,不懂水战凭借天堑,巧用火攻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短时间内无力南下征战,孙权得以继续经营父兄留下的江东八十一郡,刘备在各自的地盘内发展,5.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三国建立概况;并利用表格。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建业(南京)6.三国鼎立后各自社会的发展魏:蜀:吴:教师总结:三国最终是继续对立,还是回归统一。7.拓展延伸/(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要作为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其次,论从史出。例子:评价曹操。(2)

 

第16课三国鼎立(表格式)教案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9    下一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