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美术 > 八年级上册

美术《借物寓意》说课稿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美术《借物寓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借物寓意》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本质特征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超越形式的艺术境界。本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写意花卉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二、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都接触过中国画,对中国画简单的用笔、用墨有一定的经验和了解,但对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绘画理念了解还很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结合文学诗词的寓意体会、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逐渐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能够运用中国写意画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花卉蔬果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重点: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从而抒发自身情感。难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五、教学方法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预备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以及"示范教学法"。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我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我还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媒体吸引学生,通过这些教法、学法,指导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增强美术课的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们通过学习,制作出自己喜爱或自己的生肖造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六、教学准备好的教学准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中国画绘画工具、范画、代表作品图片等。七、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齐白石的《祖国万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画家为何在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旁题款"祖国万岁",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画家正式借用万年青的美好寓意来祝愿祖国繁荣昌盛,通过"借物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通过欣赏和评述齐白石的作品,引起学生对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理念的注意。(二)赏析评述1.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画"借物寓意"的涵义并继续提问:自古就被中国画家称为"四君子"的植物分别是什么?它们有着怎样的深刻寓意?教师出示吴让之的《蔬果图》引导学生根据克前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欣赏,同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柿子代表"事事",白菜代表"清白",并提示学生除了四君子之外,生活中平常的花卉蔬果也是中国画常用的题材,画家也赋予了他们深深的寓意,并直接运用这些题材来"借物寓意"。2.教师课件分别展示郑思肖的《兰花图》和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幅作品的相同之处在哪里?画家的意图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均为四君子题材且均有题诗,均属于比较委婉的"借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从而来表现自身的高尚情操。(三)对比观察1.教师继续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同时出示一张梅花的实物照片,与学生共同分析:艺术作品与实物照片有哪些异同?画家为什么这样处理?学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艺术作品经过画家的主观处理,使得枝干与花朵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体现。2.教师依次展示齐白石的《家雀图》和《茶具梅花图》,分别向学生讲解中国画中留白以及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四)示范练习1.教师出示朱耷的《荷石水禽图》、齐白石的《荷花》以及潘天寿的荷花,并以荷花为例示范大写意荷花的基本画法,边示范边讲解:①大笔蘸墨画出荷叶的前展部分;②按照荷叶的结构由外向内完成整张荷叶的造型;③补画叶梗、花梗及花朵、花蕾;④点上花蕊、配画少许水草与浮萍;⑤落款。2.教师明确作业要求:运用所学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蔬果,以中国写意画的表现方式画一幅花卉或蔬果写意画,注意表达出情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提示学生用笔用墨。鼓励学生自主展示作品,并谈一谈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同时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品,教师做简单总结,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并请学生课后查阅清代画家朱耷的资料,进一步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美术《借物寓意》说课稿
上一篇:第三单元第二课《借物寓意》教案    下一篇: 美术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