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七年级历史学习目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影(俗称《三国演义》)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汉室倾颓现危机群雄逐鹿话战争三国定鼎谋发展、汉室倾颓现危机母后临朝君权旁落依靠宦官夺回君权把持朝政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军阀群像)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出身名门望族。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军阀群像)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二、群雄逐鹿话战争1.官渡之战(1)概况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从此,北方诸郡纷纷归附,曹操“天下莫敌”。(1)概况(2)曹操胜利的原因材料一:毛玠(jiè)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西晋】陈寿《三国志·毛玠传》“挟天子以令诸侯”材料二:(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唯才是举,招揽人才(2)曹操胜利的原因材料三: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并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采取屯田措施,发展经济(2)曹操胜利的原因(2)曹操胜利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经济上:采用屯田措施,发展经济军事上:战略战术正确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一统天下二、群雄逐鹿话战争1.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1)背景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军阀群像)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概况赤壁之战示意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以少胜多曹操战胜袁绍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以少胜多孙刘联军战胜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曹操骄傲自满曹操失利的原因:曹军不习水战孙刘联军战术正确“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影(俗称《三国演义》)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三、三国定鼎谋发展1.三国鼎立公元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公元220年,曹丕洛阳称帝,国号魏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三、三国定鼎谋发展1.三国鼎立2.经济发展(1)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2)蜀(3)吴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3)吴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间的联系。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军阀混战东汉末年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攻曹赤壁之战魏蜀吴练习题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的哪一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A.把汉献帝接到许B.招揽人才C.发动官渡之战D.实行屯田A下列哪一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C练习题下列属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共同点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目的都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C练习题观察三国鼎立形势示意图,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名称:A.国号:_______;B.建立者:_______;C.国号:_______;蜀曹丕吴练习题【拓展作业】请大家课后互相讲述你所知道的三国故事,并查阅相关史料,看一看这些故事哪些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2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14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