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32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会经历两次思维的跨越,一是学习分子与原子时会从宏观物体转入微观世界,二就是在学生刚刚建立微观意识后就探讨微粒内部的世界——原子的构成,原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容抽象,学生很难把握。本文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设计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轻松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 一、教学设想  本课题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各部分比例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将贯穿整个化学学习的始终,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重点。这就靠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设备,比如利用多媒体放大原子的内部结构,展示原子内部的“小宇宙”,联系宏观世界的生活经验比拟,充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解决理论课枯燥难懂的难题,本设计结合科学家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以及生活中与原子内部结构有关的实例展开教学,教学过程分四个板块——“结合所学知识,你想象中原子是什么样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吗?若原子不能再分,生活中一些例子如何解释”“原子再分分成了什么样的微粒,从摩擦起电中能受到什么启示?”“不同原子的区别”。力图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材的充实1、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资料,视频、图片等,不管资料如何丰富,课堂如何生动,都逃不掉灌输给学生的嫌疑,本教学设计采用生活中的问题如“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和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相结合,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问题中分析得出原子的构成,思路清晰,逐层深入,实现了难点的突破。  采用课前讨论“原子是什么样子的”和课后讨论“不同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对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实现了对所掌握知识的升华。  掌握原子的构成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播放原子构成及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运动情况。2、相对原子质量  联系生活中将0.000000001m简化成1nm,将10000分简化为100元,均是除以一个标准后能将数字简化,给出几种不同原子的质量,让学生自己思考找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能将原子的质量简化,一般学生都会说10—26,教师可以接着引导,此时数字仍带有很长的小数,能不能将小数部分也简化,尽量接近一个整数,很容易突破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原子的构成及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特征。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32
上一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25    下一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4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