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美术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教案六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借物寓意课型:造型与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花“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协议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教学难点:如何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学过程:引导阶段出示国画梅兰竹菊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为什么许多画家都喜欢表现“四君子”。因为画家抓住这些植物本身的一些属性,借其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借物寓意”。二、发展阶段1、出示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学生思考:画面上的植物是什么?题款“祖国万岁”与其有什么联系吗?齐白石用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象征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希望祖国能像这株植物一样万年长青。“祖国万岁”四个篆字点明主题,表达了老人强烈的爱国之情。2、出示吴让之的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问:画家是怎样运用蔬果的形象和笔墨来表现情感和寓意的?作者借用汉字的谐音,将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题款“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作者在于通过蔬果形象表达一种士大夫应具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贫乐道”的清廉品质和精神。作品中运用了勾勒和没骨的技法,设色轻松淡雅,行笔灵巧,体现了一种清新雅致的君子情怀。这几幅画可以说是一种直接的“借物寓意”的方法,“借物寓意”还有一种比较婉转的表达方法。3出示《兰花图》南宋郑思肖教师讲解郑思肖的历史背景学生讨论这幅画中的兰花缺少哪部分?作者画无根之兰来予以宋人土地已被人掠夺,以及寄托他对南宋的思念之情。“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学生朗诵这幅图中的诗句并感受一下这首诗的寓意。题诗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虽然不能看到真正的兰花,但仿佛可以闻到四处飘动的馨香,作者就是借兰花来比喻他的故国,表达了他对南宋的思念之情。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画家常用的手法,也是中国花鸟画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我们欣赏了几位大师的画,画得非常的好,他们不仅用简练的笔触把物体描绘的高度的形似,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此传达出来的寓意更然我们回味无穷。老师也带来了自己的画,也想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点精神追求。4、出示自己的两幅作品让学生近距离的体验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示范阶段观看大写意荷花的视屏,并讲解。选用大笔,在清水中湿润后笔尖蘸重墨,画出荷叶的前展部分。按荷叶的结构,依次以向心聚拢的笔法,由外向内运笔,完成整张荷叶的造型。然后,再画出一片侧面的荷叶。补画叶梗、花梗及花朵、花蕾。点上花蕊,配画少许水草和浮萍。最后落款。可提上诗词以寓意。练习实践想必同学们用绘画生活中的花卉、蔬菜来表达情感,一定也是各有千秋。那下面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花鸟画的“借物寓意”吧!评价总结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在作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然后请其他同学发表见解和意见,最好教师点评。通过同学们的体验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绘画理念已有所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国画重视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而似”或者“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希望同学们以后除了能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外,也能用画笔表达胸中逸气。课后拓展请课下查阅清代画家朱耷的资料,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寓意”。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教案六
上一篇: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教案七    下一篇: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课件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